一点胡扯 | 他和她的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最近看了几部印度电影,非史诗巨片的那种。虽然类型不同,但都想给它们扣上“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帽子。


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一个好看成那样,又不会说话的小女孩,在中国街头走失的命运尚且至少有一半是被卖到山沟里去。



更不要说再压上“敌国”、“异教”两座大山。



可猴神大叔没钱没权没时间,就是凭着一句“信猴神,得勇气”,就愣是冲破了印巴边防线让小萝莉找到妈了。如果说“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颂扬的是江湖仗义,那猴神大叔的境界可比赵匡胤高,他这简直就是“乒乓外交”。


然后是《起跑线》。



左手是新兴中产阶级的认同焦虑,右手是教育制度的伪善和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通谋。



说的都是严肃问题,用的却是新贵一家为了获得“扶贫教育配额”,装穷装到住进贫民窟里去这种退一万步也不会有人用的方法,来推动情节发展。当然最最魔幻的地方还是爸爸最后主动放弃了精英学校的offer,让宝贝闺女读公校。。



今天看的是《他和她的故事》。



在国内女权和女利还傻傻分不清楚的现阶段真是一剂提神醒脑风油精。看得我几乎开始怀疑印度真的有很多女婴一出生就被溺死吗?包办婚姻真的是主流吗?率真有那么高吗?



他和她的故事是个开头挺偶像剧的故事。


女主琪雅是个相当上进的女白领,她一直秉承的观点就是女人不能结婚,结了婚就没了自我,你老公多有本事都没用。当然这是基于印度女性结了婚基本就是去当家庭主妇的另一种说法这个社会现实而来的。


对,就是这个我觉得印度满大街都比她好看,

在印度却红得跟杨幂一样的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当然她出身于宝莱坞第一家族——Kapoor家族,

我还是因为男主也姓Kapoor才发现。



男主卡比尔是阿琼·卡普 Arjun Kapoor演的。



这枚精壮的汉子一出场就是在飞机上豪哭,边哭边喊妈,说以前起飞的时候都是俺妈拉着俺的手的呀,俺想俺娘,嘤嘤嘤。


随着故事的展开,女主发现这个情感细腻丰富的可人儿,不但是首富之子而且视出去工作为洪水猛兽。最喜欢做家务,理想是和妈妈一样能创造一个完美的家。对,卡比尔一直觉得身为家庭主妇的妈妈是个艺术家,做家务跟搞艺术一样高尚又有技术含量。他的人生哲学跟贾宝玉有点像:“多么清净的青年,只要一工作就沾了竞争的习气,一个个跟乌眼鸡似的。”


三观这么针尖麦芒,要按国产套路这就要欢喜冤家了:先是一系列误会让彼此痛恨,再弄一系列巧合让彼此相爱。在较量中包容,在切磋中成长,以拥抱差异化来完成生命的大和谐(梁羽生的书迷,让我看到你们的手)。



然而印度人不是的。不愿工作又得不到爹地一分钱的那个正想卖身换长期饭票。一心进取不想当放弃梦想的那个觉得家里多个田螺爷们儿也蛮好。俩人又都那么好看,性格又合拍,于是基本也就演了十分钟就结婚了。


婚后的生活可谓求仁得仁。琪雅还没起床,他老公就已经做完了从买菜到健身的一切事宜,并且不忘放杯茶。



老婆和丈母娘(琪雅的爸很早就死了,她妈也是女强人一枚)感受到了从不吃早饭到有选择障碍的飞跃。



能装修会砍价,还能跟邻居太太们谈笑风生,更重要是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同。



最让人心驰神往的是,卡比尔把自己家改造成了火车主题生活馆。火车轨道关联每个生活区域。



吃饭的时候火车轨就变成了回转寿司,开轰趴的时候小火车能给客人送酒。



要营造气氛的时候,小火车能变成小蜡烛车。不过嘞,为啥要弄火车主题还是因为男主喜欢,是火车模型收藏达人。女主嘛,拼事业,没啥明确爱好。话说谁没见过把装修推给老婆,自己只能被迫睡在粉红壁纸公主房里的哥们儿呢?



这种女主外男主内的反传统家庭模式一开始运行还算良好,虽然有酱酱酿酿的小摩擦,但是大趋势是向上的。


虽然说是家庭煮夫的人设,但是卡比尔一点也不娘,不但没有放弃健身,还有拳打小流氓的桥段。就算这个家是女主狩猎,男主分配,但男主还是男主,女主还是女主。这比咱们的戏里一旦有个顾家的男性就得翘兰花指,就得说上海话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但平衡体系是在哪里崩坏的呢?琪雅在事业上一路狂飙突进,终于当上了副总裁。她身为已婚女性为什么这么成功的故事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好奇。于是副总裁背后的男人走进公众视野,先是在公司小范围恳谈,后来接受媒体采访,再在后来接拍广告,到处演讲。俨然就成了明星了。



虽然卡比尔公开说了很多对女性的体己话,但对于琪雅来说,依然越来越觉得不爽。这时候的她更像那些不满于妻子比自己更优秀的男人。曾经被她严防死守的:“当家庭主妇最后就是变成一根柱子,支撑丈夫的柱子。最后你丈夫顶多也就跟你说一句,感谢你这根柱子。”现在,她成了践行者。



矛盾的引爆点在于,琪雅在美国学习期间,卡比尔去外地做最后一次演讲,丈母娘在家病倒了没人管。于是爆发了跟“你呆在家里怎么这点事都要我操心,老子赚钱养家容易吗”一毛一样的大冲突。最后还是丈母娘一番话让女主幡然醒悟,有情人破镜重圆。



之所以说《他和她的故事》多迈了一步,全在丈母娘说的这一番至理名言了。这并不是一个男权和女权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里到底谁在赚钱的问题。赚钱的那个人觉得自己被尊敬理所当然,如果不赚钱的那个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赚钱的那个会感到很委屈,总觉得凭什么。当不挣钱的那个变成男人,问题依然如此。


虽然家庭主妇的工作也非常辛苦并且不可或缺,但它不和计时收费挂钩,没法量化,更没有社会地位上的不断提升,就必然经常被忽略。而女性又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扮演者。不考虑嫁入豪门的资产获得,结婚对于女性是赔本生意这几乎已经被广泛认可。因为不管你当不当全职太太,家务和育儿都被视为女性的天然责任。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父亲的角色不可或缺,但《绝望主妇》Lynette说得好:“他们有胸吗?”


《他和她的故事》在字里行间还引而不发地暗示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内外分制的家庭模式让主外者更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同时也容易让TA更理所当然地忽略家庭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感受。同时主内者也不可避免地越活圈子越小,越来越琐碎和计较。


如此看来,家庭分工不是男女两性的问题,倒是很像是家庭构造的原生问题,绝对的二元分割就是症结所在。那么双职工,请阿姨的模式是否可行呢?影片在一开头就否定了,请来的钟点工不但一进屋就看电视,甚至还把情郎叫过来滚床单。请月嫂之难,大家想必没经历过也听说过。当家庭引入第三方之后矛盾的可能项只能更多,不能更少。而且对于第三方的管理,必然又会落在“工作不那么忙,挣得不那么多”的那个人身上。


于是乎我想比《他和她的故事》再更进一步,在否定了家庭分工问题是两性矛盾之后,是否可以把家庭这个我们认为自古就有的社会基本单位再重新审视一下呢?


婚姻家庭的诞生曾经跟爱情没有半毛钱关系,不过是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建设的小小原子。曾几何时,女人需要一个能干重活儿的男人,男人需要一个会纳鞋底儿的婆姨,男人和女人的孩子上学需要去宗族祠堂的私塾,没有合法的家庭那真是想都别想。孩子要结婚也得爹妈去提亲。人死了也要有一大堆亲戚族人来送才体面。


现如今干重活可以叫58同城,就算娶了老婆她也不会纳鞋底儿做衣服了。结婚、住院、养老、送终都有专门的机构,你跟他们的联系就是一个小程序和给够相应的费用。家庭在不知不觉间,除了精神共鸣,成长陪伴,具体职能丧失得差不多了。


当一个东西可有可无的时候,它的问题就会像饥民的肋骨一样根根凸显。现有家庭构造还在依赖它的惯性往前滑行,只等一个技术性突破。或许是VR,或许是AI,或许是无性繁殖或许是体外繁殖,没准还是区块链呢。当家庭不再被酱酱酿酿的问题制约的时候,或许会消亡,也或许会变得更纯粹。自由人的共同体,听起来还蛮吸引的。


当然真的勇士,是知道组织家庭的艰难,依然愿意交付自己的自由、时间、金钱和潇潇洒洒的可能性投入其中的那群人。。有人就是喜欢磕磕绊绊却白头偕老的成就感,就像一件衣服穿到第二年的时候是过时,穿到第三年的时候是穷,穿到第五年的时候是恋旧,穿到第十年的时候是风潮重现,穿到第二十年的时候是vintage,穿到死的时候是古董。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