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这里集中了一群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最久的已经住了二十多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几天,我们拜访了蚌埠最可爱的一群老人,他们生活在东海大道3888号的老人休养院。



这是一家隶属于老年康复医院中的养老院,整栋医院大楼有8层,其中1、3、5层是休养院。



这里的环境比想象中要干净很多,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也没有一般医院里刺鼻的气味;而且走廊里通风效果很好,并不会像在室外一般炎热。



负责人李主任告诉我们,这里有128张床位,已经住了一百多个老人了,其中年龄最大的98岁,最久的是从九几年开始住进来,到现在也有二十多年了。



分布在不同楼层的休养院,针对自理老人、部分失能老人和完全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1层是普通护理,3层环境最好,5层是属于特护。

 

休养院旁边就有2部宽敞的电梯,很方便,我们先去了3楼。听说住在这个房间的爷爷很健谈,不凑巧的是今天爷爷跟前来探望的学生一起出去了。



很可惜,没能和这位多才多艺的老党员当面交谈,不过我们有幸参观他的房间。宽敞明亮的二人间,空调、暖气一应俱全。


不过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墙上一幅幅惊艳的墨宝。窗台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绿植和桌面上的保健食品都是学生们买来孝敬他的。



三楼走廊的尽头是一片面积很大的阳台,是老人们的食堂和活动中心。简易跑步机、跳棋围棋、麻将纸牌一应俱全。



过去的时候恰好有一桌麻将正在进行,看着几个老年人围坐在一起打麻将的样子,有点欣慰,又有点心酸。

 

 

“我们玩麻将纯属娱乐,打发时间了”;

“一毛钱一把,最多也就赢一块钱,哈哈”;

 


曾经在四中任教的杨奶奶今年已经82岁了,她的听力退化得很严重,我们尽量提高声音跟她交谈,她却因为听不清并没有怎么答复。



坐在她对面的这位奶奶气色很好,很热情地跟我们交谈,但却坚决不让我们给她拍照。


“千万别给我拍照,我们家附近的邻居都不知道我在这里。”

 

在阳台旁边的单人间里,我们拜访了此次休养院之行遇到的年龄最大的老人——刘奶奶。

 


刘奶奶今年90岁了,年轻时在邮电局工作,一直居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后来因为房屋拆迁搬到了休养院来,在这里已经住了快6年了。

 


四世同堂的刘奶奶,儿女双全,女儿嫁到了南京,儿子已经退休了,孙子每周都会带着媳妇过来过来看望她。

 

“我以前也喜欢打麻将,后来腿有毛病,坐太久会疼,就不去打了。”

 


老年人睡眠浅,休养院7点吃早饭,刘奶奶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了。因为住的是环境最好的单人间,她的饭菜都是由护工送到房间里来的。

 


考虑到老人们的健康,休养院并不怎么变化花样,早晚是简单的面食和稀饭,周四和周六会有糕点和油条当作额外“福利”。

 

刘奶奶悄悄告诉我们,她最爱吃油条了,还假装抱怨说护工每次只给她吃一根。中饭是最丰盛的,一荤一素一汤,荤菜还可以二选一。

 


每天的休息时间是晚上9点。鲐背之年的刘奶奶很爱看电视,说到最喜欢的节目,奶奶特别兴奋。


“我喜欢看新闻,,今日关注、海峡两岸。以前还我特别喜欢看韩剧,男主角都特别帅,现在我不看了,萨德不好,太坏了”


谈到电视剧男主,奶奶的表情像极了少女。


5楼的走廊里,87岁的夏爷爷一个人坐在门口的轮椅上像极了《父亲写的散文诗》歌词中的“旧报纸”。

 


这里是特护楼层,比三楼的走廊里少了很多来来往往的老人,你会突然明白“生命力”这个词的意义。

 


夏爷爷是两三年前住进这里的,他口中的自己是无业游民,年轻的时候向往自由,喜欢抽烟喝酒打牌,就这么过了几十年,没有子嗣。

 


可能是自由惯了,就算住了两三年,夏爷爷还是住不惯,他不喜欢呆在房间里,所以经常和老伙伴们去楼下的小公园遛弯。


夏爷爷的豪言壮语很多,是个特别可爱的小老头,他悄悄告诉我们自己有一套独有的治理国家的经验。

 


他坐在那里,同事拉着他的手跟他聊天,那一刻十分美好,就像万千家庭里的爷爷侃侃而谈地在给孙辈讲述年轻的故事。


做了几十年护理工作的潘奶奶住在旁边,因为记忆力严重下降住了进来,工作人员都叫她潘老师。

 


招呼她吃饭的护工说潘老师有点糊涂了,住进来一年多了,天天说自己刚来还没两个月。


潘奶奶因为自己有几十年护理经验,觉得住在休养院很舒服。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在蚌埠,还有一个在无锡照顾老伴。

 


聊着聊着就赶上休养院的饭点,餐车就在走廊前面。主食是花卷和南瓜稀饭,配上豆腐和白菜汤就成了一顿晚餐,有些口味稍重的老人会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

 

 

遇到奚奶奶的时候,她正在吃饭,得知我们的来意之后,奶奶特别开心,饭还没吃完就要带我们去她的房间看看。


 

“我住在118房间,欢迎你们来参观”;

“我先带你们去看看,回来我再吃饭”;


这是我们在整个休养院遇到笑容最多的老人,笑容仿佛跟她长成了一体,无时无刻都在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腿脚不便的奚奶奶生怕我们要走,迫不及待地邀请我们去她住的地方。她推着轮椅,蹒跚却很倔强的不要别人帮忙。



118房间是单人间,78岁的奚奶奶以前是一中的语文老师,后来因为脑血栓住院,再不能回去教书了。

 


怕我们饿着,她起身到柜子上的铁盒里拿零食给我们吃。

 

“你们都拿着,不要我就生气了,我一生气我身体就不好。”

 

“老小孩”奚奶奶让我们坐在她旁边,一边握着手一边夸同行的女同事好看。她说自己有一儿一女,女儿特别有出息,是进出口检验局的领导;很孝顺,经常和女婿来看望她。

 

 

“女儿女婿经常带我吃好吃的,蚌埠最好的饭店都带我吃了一遍”;

“我特别喜欢吃猪蹄子,吃不动我就用小刀划开吃”;


提到儿子,奶奶不愿多讲,只说儿子喜欢赌钱,所以她只把退休工资卡给儿子,存的钱都放在了女儿那里。

 

 

“我外孙女在华东政法大学读研究生,前几年我去看过她,她还带我去东方明珠塔玩”奚奶奶是自己要求来休养院的,因为生活方式不一样,不想跟儿子住。


“奶奶,爷爷呢?怎么没跟您一起?”

“他啊,上国外去了。”


“那您怎么没跟他一起?”

“你还真信啊,别人问我,我都这么说,常有人问我,你怎么不跟他一起去?我都说自己没有办理证件去不了。其实他是去世了,都去世十几年了。”


说这话的时候,她依然是笑着的,却让我们看着心酸,一个人的晚年一定很辛苦。

 


谈话间,奚奶奶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慈祥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她过去的故事。


她还像小姑娘一样爱美,喜欢拍照,床前的墙上挂满了照片,有她自己的,也有家人的。不能日日相见的至亲,用定格在照片上的笑靥慰藉了老人。



奶奶喜欢收集东西,除了墙上的照片,她拿出三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安放着她几十年的光阴。

 


“经常翻一翻,看看老朋友”;

 


耄耋之年的老太太,耳朵不太好使了,说了好几遍我们的名字她也没听清。然后索性拿出了本子让我们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本子,里面记录了所有来看望过她的人。奶奶说这个本子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来看她的人都要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跟奚奶奶道别后,我们在老人们经常溜达的小花园转了转,花朵开的正好,大自然给人的馈赠是这样的公平。

 


初夏傍晚的夕阳,耀眼却不灼人,她端详着大地上的一切,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落幕前,要散尽所有的光热。


她(他)们都说自己是主动要求来住的,她们都说自己愿意在这里住,不愿麻烦子女。

 


“您跟我说实话,希望孩子来看你们吗?”

“她们都太忙了,有时他们也来。”


“奶奶,您跟我说实话,在这里快乐吗?”

“这里的看护都特别好,吃的也不错,我觉得还可以,我的工资卡都在孩子那,他们定期会给钱,有时间都来。”


可是,奶奶,你们提到子女的时候,脸上是笑的,但是眼里有泪花,那么多照片您都留着。



你真的很忙吗?电话里他(她)们总说好。

其实,她(他)们真的挺想你的。


*以上照片均经本人同意发布

 

蚌埠范洽谈微信/手机18705524030(长按可复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