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为女买书千斤, 小时工花三万元买钢琴, 他们都这么拼, 你还只顾着谈什么“阶级固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家风故事



乱世争雄,不问出身,

靠的是“奇货可居”,

而社会越稳定,

越是要“孟母三迁”,“寒窗十年”,不是吗?



作者:小爵爷

业余影评人,现任金融民工兼资深主妇

本文来源:公众号“常青藤爸爸”

ID:ivydad_ivydad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这是最近在朋友圈被刷屏的文章《我是范雨素》开头的第一句话。


抛开文字本身也许超乎身份的才情不看,单讲她的故事,这个44岁,来自湖北的育儿嫂在北京打拼了20多年,她说“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我要看看大世界”。


她给孩子买了一千多斤的书,20岁的大女儿已经成了年薪9万的白领,小女儿在衡水的私立学校上初中,“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的结果就是去世界工厂上班,很苦。”



像范雨素这样的人其实很多,在我们谈论:


  • 你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投入多吗?

  • 你是不是为了孩子,已经丧失了自我?

  • 阶级固化难以突破,我们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的时候,我们可能从未关注过我们以为的、身居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只能靠出卖身体干粗活的人,不管你们思考或讨论得多么焦灼白热,依然在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做最本分的事。





作为一个33岁的金融民工,我和范雨素这个44岁的育儿嫂,有很多共鸣,因为都是母亲,都对命运的局限和困囿有着焦虑。


我家现在用的育儿嫂是年关上凑合找的,没的可挑,便总觉得不是上上之选.她心地不错,爱学习,但手笨性子慢,晒三件衣服能用八分钟。可是她休息的时候会去上早教师的培训课程,孩子睡了会背背书,看看育儿知识。


她常常提起她女儿,有一次她给女儿打电话说:“你小时候我啥也不懂,等我在北京干几年学好了,以后好好给你培养孩子。”


记得刚加微信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签名是:希望能实现我的梦想。这句话一下子打动了我。


没生老二之前,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小时工大姐,四川人,说话痛快,干活挺利索,模样也收拾得整齐。第一次预约时间的时候,她便明确说周末肯定来不了,得在家陪孩子学习,于是便顺便聊了两句孩子,才知道她也生了两个,大儿子在北京上大学,小女儿刚上初中,古筝十级,正要开始学钢琴。


她一边洗洗涮刷,一边说我女儿啊,学音乐很认真,读书却不上心,所以周末我都不出来干活,专门陪她学习,盯她补课。


这不,刚给女儿买了一台钢琴,托了主顾家是音乐学院教授帮着挑的,花了三万多块钱,相当于她干一千多个小时的工资!她提到这三万多块钱的时候,我心里都掂量了一下,而她就像平时闲话家常一样,一带而过了。没有沉重的叹气,也没有得意的炫耀,就像是再平常不过一样。


寒门再难出贵子?

我们这个时代,不再讲究牺牲和付出,开始讲自我实现了;不讲究人定胜天,讲顺其自然了;不讲究努力改变命运,讲投胎是个技术活了。



可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我只看到,有打烂了的一手好牌,和打得好的一手烂牌。


很多人都在说的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在这个买对一套房就能少奋斗若干年的大环境下,良好的教育,不松懈的自我增值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大国崛起,国富民强,首先上涨的就是教育资源,努力投入未必能争先,可原地不前势必只能落于人后。社会结构趋于稳定,一定意义上来说,阶层跃迁的机会确实少了些,但寒门贵子,指的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投机沽售。


乱世争雄,不问出身,靠的是“奇货可居”,而社会越稳定,越是要“孟母三迁”,“寒窗十年”,不是吗?

让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

我们小时候,父母想着把孩子养活了,别磕了碰了,冷了饿了便好。那一代人,人生的选择并不多,如有幸活好了自己那一生,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与此相伴的,多少纨绔子弟,多少亲子疏离,忽略的童年陪伴和早期教育是功成名就后无法弥补的缺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活出自我”里面,只容得下自己一个人,那是失败者的人生。应该感谢父辈创造了如今的盛世,让我们养活自己的同时,有余力早早考虑孩子的将来,正因为要考虑孩子的将来,所以更要逼着自己活好自己的现在。


对过去有反思,对现状有惶恐,对未来有希冀,我们对孩子的期待,才是这个城市的命脉,这个国家的活力。


当范雨素们都在拼命努力,我们还只顾着谈什么“阶级固化”?有那怨天尤人的功夫,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自己和孩子尽力挣个前途。

两学一做

很多时候真正的障碍不在你的生活中,而是在你脑子里!

(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