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90后”护士悉心护理素不相识的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她们是“90后”,稚气未脱,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长大,是父母的“掌中宝”,


但在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身为护士,她们悉心护理着素不相识的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该院共有26位护理人员,其中12位是90后,占护士人数的近一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内收治的约200名患者,大多是脑卒中、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其中73%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95%生活不能自理。



让孤老脸上重现笑容


90后护士的贴心和细致,令人意想不到。护理院的很多老人因为疾病的困扰,无法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于是护士就花更多心思去观察;有时老人会像小孩一样任性,护士就用更多耐心去呵护和聆听。
“凌奶奶爱美,只要是在白天,她就会戴一副炫酷的红色镜片蛤蟆镜,如果这时你上前夸她漂亮,她一定会乐呵呵笑个不停。”“稽奶奶的眼睛特别好,九十几岁看书都不戴眼镜,她还非常喜欢背诗。”当被问起负责的床位老人情况时,90后护士们如数家珍。
病区的孤老刘爷爷有一张照片,照片上他穿着整洁,颇为精神,在4位护士的簇拥下,笑得十分开心。但他刚入院时,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刘爷爷患有II型糖尿病、脑梗、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因为没人照料,久未洗澡,刚被送来医院时蓬头垢面,身上还散发出阵阵难闻的异味。就连唯一的亲人——他的妹妹也对他避之不及,只说了一句“我哥哥身上很难闻的,辛苦你们了”,随即就匆匆离去。望着妹妹离去的背影,刘爷爷虽然没有言语,眼神里却满是被抛弃的悲伤。

刘爷爷的责任护士徐思莹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他进行全身擦洗。在擦洗过程中,徐思莹发现刘爷爷的双侧足背和小腿有明显的红肿。经医生诊断,原来是由于他不注意个人卫生造成足癣感染所致。由于感染严重,治疗了一个月都未见起色。为使老人尽早康复,徐思莹一边从家中带来点心、水果,给他补充营养,一边在网上查询各种治疗办法,最终打听到第九人民医院有治疗此病的特效药。


于是,她立即和医生沟通,专门给刘爷爷感染的脚拍了照片,去九院找专家就诊。专家最终为刘爷爷开了针对性的药物对症治疗。经过将近一个月,每天两次、每次半个多小时的换药护理,老人脚上的红肿渐渐褪去。

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一些异常的表现却又引起了徐思莹的关注。“他不爱和人说话,每当吃饭的时候却又喜欢让护工把他推到走廊里,默默注视着人来人往,一边看一边扒几口饭。”了解到老人的孤独心境,徐思莹开始有意无意地和他套近乎,除了会在工作之余与他聊天,为他读报,还会通过手机、iPad,让他了解国家大事和身边趣闻。“老刘喜欢吃面食,口味偏重,最爱的早餐是馒头配辣椒酱,其他两餐能吃到面就会开心一整天。”所以每当医院食堂提供面条时,徐思莹就会为他买上一碗,看见他的辣椒酱瓶空了,也会及时添上。在老人生日那天,徐思莹还和其他护士一起给他买蛋糕,慢慢地,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护理院里老人的七夕节
今年8月的“七夕”游园留影活动中,护士们不仅推着部分病情稳定的老人和他们的老伴一起漫步杨浦公园,还为每对老人化妆、拍摄合影。
在家属们眼中,90后的小护士们总是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医院有个特色活动“我为病区老人露一手”,由几位90后护士发起,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病区老人生日派对、迎端午厨艺展示、中秋送月饼、住院老人游百年水厂……这些活动大多来自90后护士的创意。家属周恩生赞叹:“这些小护士对老人很花心思,去年重阳节为病区老人送上了亲手编制的绒线帽,上面还有字,我母亲戴在头上别提有多开心了,一直不肯拿下来。”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84岁的芮惠英由于脑梗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住进了沪东老年护理院。入住时,她不能自己吃饭,胃口差,插着胃管。儿子张治荣回忆:“我母亲刚进医院的时候,对人很冷漠,对我说的话毫无反应,更不要说是陌生人了。”
可即便如此,医院90后的小护士们,还是经常不厌其烦地主动对老人嘘寒问暖,每天早上查房的时候,都会叫她的名字,每天下午有空就和她聊聊天。久而久之,老人渐渐对外界有了反应。“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叫她,她会对我笑了,和她说话,也会回答我几句,虽然有时只是点点头,我却感到莫大的欣慰。”张治荣感慨道。
  
刚入院时,芮惠英颇为烦躁,还经常会自己拔出胃管。每次护士看到了,都会很耐心地说:“你怎么又拔胃管了呀,我们给你插不要紧,但是你自己吃苦头了,有什么不舒服你可以和我们说呀,不要自己拔。”“可能说的次数多了,母亲渐渐地就不拔胃管了。”张治荣说,“小护士们还会鼓励她自己进食,从一开始喝几口水,到现在可以吃粥、烂糊面等流质。就这样,经过1个月的治疗和锻炼,我母亲已能够自行进食了。”

怎样留住
90后?
在90后频繁“闪辞”的今天,跳槽已变得司空见惯。沪东老年护理院怎样保证这些“新鲜血液”不外流?
1992年出生的张圆眼下已是病区护士中的骨干,可当她第一次踏进医院时,心里却有些害怕。“从小到大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老人卧病在床,不是无法行动,就是丧失智力、语言能力,有的奄奄一息,想着自己以后要年复一年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觉得非常茫然。”
  
更令张圆不能接受的,是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告别。“实习的时候,有位李阿婆,她待我就像亲孙女一样,我们特别聊得来。前一天我们俩还说了很多心里话,没想到第二天下午,等我来上中班时,冰冷的白布已经盖在了她的脸上。”那一天,张圆躲在屏风后哭了很久,她懊恼自己的无力,更感慨生命的无常。
  
护士长助理顾菲安慰张圆道:“护理院的确是许多老人生命的终点,可正因为如此,身为护士,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安详、有尊严地离去。”在高年资护士的关心和引导下,张圆渐渐调整了心态。
病区老人李奶奶出院的日子到了,她在护理院前前后后已经住了近2年。为了给她践行,张圆特地制作了一张贺卡。卡片上粘贴着两人的大头照合影,搭配上五彩纸花以及她为老人绘制的漫画头像,温馨之余还流露出几分童趣。
  
李奶奶坦言,自己刚入院时,对年轻的张圆有过质疑。“年纪这么小,她会打针吗?能定下心,细致入微地照顾人吗?”类似的不信任,几乎医院所有的90后护士都遭遇过。“好在医院为每一位刚毕业的新护士都制定了为期一年的带教计划,从最基本的补液、扎针、测量血糖,到换药、翻身、叩背、护理压疮,再到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职业成长的每一步,都由高年资护士在旁手把手指导。”张圆说,医患护理部与人事科为每一位新进护士共同制定个性化的中短期目标,帮助新入职员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走向。
医院党支部书记黄胜春介绍,为了加强90后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90后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制定了周密的教育培训计划与考核机制,并通过完善政策倾斜、个性化职业规划等方式,激励90后护士不断提升。
  

结合老年护理特色,医院不定期开展压疮、院内感染知识竞赛、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竞赛和高温中暑应急演练等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护士的实战技能。在岗位练兵的基础上,医院还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提升学历与业务技能。


目前90后护士中,取得本科学历的1人,另有7人本科在读;获得心理护理师资格的4人,初级救护师资质的1人,参加康复治疗师培训的8人。90后护士正逐步成为医院提供多元化优质护理的主力军。“政策上,我们为优秀护士积极争取事业编制,今年医院新进编的9名专技人员均为90后护理人员。”黄胜春说。

据悉,杨浦区目前正积极探索实施“新华-控江-护理院-社区-家庭-养老院循环老年医疗护理保障圈”模式。为改善病区患者的居住条件与医疗设施,科学整合区域卫生资源,今年6月,根据本区统一规划,医院整体搬迁至双阳路488号,与二级综合性医院控江医院毗邻。区卫计委党委书记赵华强表示,医院搬迁后,将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互通共享,更加方便老年患者实现双向转诊,医疗护理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毛信慧、朱良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