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妙春:轮椅上的女老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2017年5月31日,素有群众文化乐园称号的曲阳文化中心,一场大型京剧《龙凤呈祥》全本演出,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演员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她坐在轮椅上,与在央视获过票友大赛金奖的翁思虹以清唱形式垫戏,合作《断密涧》,满宫满调的女花脸、女老生。在满坑满谷、情绪热切高涨的欢呼声里,一位来自东北、在上海寻觅京剧知音已然18年的汉子激动地说:这位女老生太了不起了,太神奇了……


  莫让年华付水流

  著名纪录片导演陈光忠拍摄的纪录片《莫让年华付水流》,曾获198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纪录片中有一组镜头:一位身残志坚的女青年,用左手忍痛坚持写作,纪录片中,那组感人镜头,给了人们强烈印象,以致当她推着轮椅车行在马路上,人们会直呼她的名字,亲近友好和善的语气神情里,是对这位年轻人最真挚的褒奖和赞赏。

  这位女青年就是本文的主角:朱炼君。忽忽35个春秋飘去,这位自强不息的女性,如今又在上海京剧票房内闪烁身影,让人惊叹称赞不已。

  之前从未接触过京剧艺术,只是喜欢歌唱,热爱文学创作的朱炼君,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仅仅练唱4年,已经为自己和所在的团队赢得殊荣:获过上海市民文化节百佳戏曲奖,个人获得上海市民文化节戏曲(宜川杯)银奖。在强手如林的上海票界,这,堪称奇迹了。

  人生真如一串珠珠,若是断了其中一粒,就会改变以后轨迹。

  朱炼君8个月大时,发了一场高烧,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但医生的诊断是感冒,打了针吃了药就让回家。第二天她浑身抽搐气若游丝,再送医院已为时已晚。在医院接了3天3夜氧气,又进隔离病房治疗了18天,才救回小命一条。虽活了下来,却全身瘫痪。爸爸妈妈竭尽全力给她治疗,几乎耗尽家里所有积蓄。到了7岁,总算可以坐着小推车去上学了。

  肢体障碍,无法阻挡朱炼君对知识的追求,她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是人们公认的品学兼优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曾连续7天播讲一个“少年朱炼君的故事”,这在当年没有自媒体的情况下,影响之巨大是不言而喻的。而认识她的人都知道,朱炼君被陈光忠的纪录片选中,是因为她写的一部小说《郎财女貌》发表在《青年报》上,在文学被视作神圣殿堂的当年,反响的巨大亦远非今天可以想象。至今,朱炼君还清晰记得发稿编辑吴纪椿和已故新闻界前辈忻才良两位老师的亲切嘉勉。




  我本是散淡的人

  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京剧了呢?

  说起奇特的学习余派艺术经历,朱炼君感慨万分。2011年10月,她在公园京剧角看到一群京剧爱好者在唱京剧,出于好奇,自己饶有兴趣地近前欣赏,被现场京韵氛围感染,于是听他们的建议,回家自学了一段老旦戏《钓金龟》“叫张义”。到公园唱了没几次,就获得大家的肯定鼓励。也就二十天后,他们就请她参加一场京剧演唱会,当时可把她吓坏了,心里发毛,冒出了“不能去、不能去出洋相”的念头。那些年长许多的老师恳切说道,票房需要新鲜血液,你唱得不错嘛,应该去试试。面对他们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语气,她鼓起勇气,“不知天高地厚”,去了。唱了“叫张义”段子,也获得了一些掌声,现在想想,好后怕哎。

  演出那天,在舞台上,朱炼君认识了票房里的琴师薛洪根。下了台,薛洪根问她,喜不喜欢余派?喜不喜欢老生?她说,喜欢。他说,你回家学一段余派老生试试,你嗓音条件非常适合唱老生。

  初入票房,居然受到这么多热情鼓励,这让朱炼君感到了京剧艺术的巨大吸引力。

  当时公园里的老先生们都在学《空城计》,朱炼君也跟着学这段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觉得差不多了,她自己录下来,存在手机里。参加票房那天,是2011年11月14日,她把录音放给薛老师听,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不料薛老师认真听完第一句,就说,你有唱老生的潜质,以后就专心学唱余派老生吧!听到这样的肯定,朱炼君有点喜出望外。自幼喜欢歌唱,这份“文艺天赋”,不想在中年时的偶然中,因与京剧结缘,找到了表达、彰显的去处。





  罕见的喝彩盛况

  自从学了《空城计》,余派醇厚飘逸的唱腔就迷住了朱炼君,有时晚上做梦都在唱“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呢。没想到学戏刚开了个头就病了一场,生病期间,学了《宿店》“一轮明月照窗下”、《空城计》二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等身体恢复后的2013年3月,薛老师正式开始帮助吊嗓,从基本功入手,一字一句地教唱。头三年他几乎每个礼拜想方设法抽点时间给朱炼君上课。五年来,她一直跟着师傅学戏。

  虽然薛老师不是名人,琴艺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他凭着自己对京剧唱腔的理解和情感,无私大度地传授艺术。每月一次,薛师傅要带朱炼君去票房唱戏。出行来回,上下出租车都得由师傅把她抱进抱出。有些出租车司机好奇这样出行,是去做毫无功利的学唱京剧的事,真被这对师徒的执著感动。而薛师傅多年一字一腔的教唱传授、不取分文的举止,让朱炼君和家人分外感动。

  老师倾注心力,毫无保留地教,学生充满感恩心,勤奋学戏,唱出神韵,让师傅宽慰。用朱炼君原话说:学戏仅四年,之前对京剧几乎什么都不懂,属凑热闹性质,但领略了艺术奥妙,尤其是被师傅领进演唱艺术领域后,就一发不可收,爱戏爱得不知疲倦是什么滋味,京剧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每天除与病痛、困难周旋,剩下就是学和唱。京剧一旦走进了我生命中,就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让我与它分开。

  2015年6月3日,曲阳街道举行京剧票房成立13周年庆贺活动。主办者邀请朱炼君演唱。她报出《战太平》里花云唱段“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当“顶呢”的“呢”字从她口中喷薄而出,高八度的嘎调把小剧场内所有观众都震住了。随后几百人同时发出阵阵叫好声。先声夺人,一向冷静理智的戏迷票友,被舞台上这位坐轮椅的瘦弱女子征服,几乎个个站立,“再来一个”的叫声此起彼伏,让门口的保安都惊讶不已。朱炼君受到如此欢迎,意味着她的演唱已经被戏迷朋友认可、感动。懂戏的观众是不会轻易让人“再来一个”的;没有一定艺术水准和眼中有人、善待听众的“台缘”,观众是不会轻易叫好的。确实如此,在众人期待和热烈掌声中加唱的《乌盆计》“老丈不必胆怕惊”,听来平平淡淡,但要挂味,太难了。炼君训练得法,平中见奇,在“抓一把沙土扬灰尘”一句中,使了个恰到好处的高腔,余韵十足,让观众们满意极了,大呼过瘾,掌声就更厉害啦。有人惊呼,这可开了十多年票房活动先河:罕见的喝彩盛况,持续的欢呼激赏。

  这难忘的一幕现在只要有人提及,炼君总是难掩激动。

  精彩背后,是超乎常人想象的艰难、孤独和痛苦。学唱过程里,师傅的认真甚至严厉,至今还让朱炼君心怵。有一个字口型不对,练了3个月还是没成效,朱炼君有点气馁,一度甚至萌生打退堂鼓念头。旋即那股自小不服输的韧劲,从骨子里爬出来,硬是咬牙坚持8个月,换来师傅的和颜悦色。——长足的进步令人可喜,人要靠逼,才有这质的飞跃。




  余派唱腔醉忘忧

  朱炼君已经不是小有名气啦,她克服身体障碍,勤奋学戏、术有专攻,出场就有彩头。这也告诉人们一个真理:票房是个讲实力、重艺术的群众场所,要想走通,只有下苦功夫。

  宛如从一张白纸般的起点出发,她又学会了多出京剧传统戏经典唱段。而且不是单一的唱,举凡整出戏的散板、摇板、流水、快板等,都一一博闻强记,和着文武场面节奏,唱腔旋律烂熟于心,演唱现场,则神闲气定。熟悉她的人说,炼君开窍快,学啥像啥;而对她自己来说呢,艺术的美好,常使她忘记身体障碍,及由此带来的烦恼和人生艰辛,从中获得与命运搏斗的无穷动力。

  前进路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朱炼君出挑了,小有名气了,也引起周边人关注,带来了一些微妙变化。有一件说来心酸的往事,让朱炼君至今不忘:那次是个节日,某文化中心唱戏在3楼,中心领导为保证炼君参加活动,安排值班保安师傅为她开启内部电梯。保安中有不理解者纳闷:过年过节的,走这么远路,吃辛吃苦就为了唱这样几段?有人甚至还冷嘲热讽地说起风凉话。炼君虽说有被误解的不爽,但依然笑呵呵,面对冷遇,主动拿出巧克力、牛肉干,“犒劳”节日里的保安师傅。难听刺耳的话,只当耳边风;心仪的,还是魂牵梦绕的京腔神韵。为京剧,自己受点委屈,实在算不得什么。

  面对新近几家位于市中心的京剧票房纷纷发出的盛情邀请,炼君有点无奈:高度近视,晚上出门活动非常不便。前不久,五里桥文化中心请她登台演唱。早上起来,她就不敢多喝水,实在憋不住渴了,就象征性地润润嘴,咪一小口,因为上个厕所也要人抱上抱下,太难为别人了。去一趟票房,要来回三小时,钟点工阿姨还得在别的人家请假,对她而言,内心非常矛盾:去与不去,是个两难抉择。唱戏等于战斗。

  4月14日,是个叫炼君难忘的日子。沪上以文体不分家驰名、以体坛名将沈富麟等一批体育名将组成的富韵京韵票社,座落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5楼。当轮椅上的朱炼君到达现场,受到朋友的热情欢迎。近来人们从多个渠道,聆赏了炼君不辞辛劳、认真演唱余派唱腔的风姿,那一种执着和坚韧,即便是严格执法的警察叔叔也被感动:就在静安寺久光百货门口,当摇着轮椅的炼君在伙伴陪护下,跨上车子一刹那,看到艰难的车中人竟是为去一个群众文化场所交流艺术,警察叔叔挥挥手,动了恻隐心,只是说了句,这里是不许停车的,快走吧。演出时,当《文昭关》快原板“父母的冤仇化灰烟,我对天发下宏誓愿,不杀平王我的心不甘”响起,她羸弱的身腔里喷薄而出的这一种执着,太感人了。而整齐的京剧乐队也一改往日格局,让炼君就近坐着,京胡、月琴等专业老师们则面对演唱者,破天荒地反向端坐,那一份关爱,是对有志者的最大尊重。



  

        无怨无悔为艺术

  面对社会上好评如潮、由衷的赞赏,朱炼君时常这样告诫自己,要清醒,不能沾沾自喜。何况,生活对她来说,是多么艰辛呵:她说,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唱几年?小时候为了可以坐起来、站起来,连续动十多次手术,全身麻醉;为了练习走路,头部不知摔碰了几百次,现在的颈椎病又造成脑部严重供血不足。演唱过程中,忘词现象已发生多次,验证了当年医生的预言:重复多次的全身麻醉,可能会导致将来的记忆能力严重退化,甚至丧失。将来,可能要是唱戏之心永远葆有,或许就要采取边唱边看看手机,让手机里录入的唱句时不时提醒一下。这样,也比放弃要强。

  听着腾讯视频里她放声高歌的一段段精彩余韵,敬意一阵阵涌来。更可喜的是,土豆、腾讯等知名视频网站,当下已将朱炼君的唱段,列入京剧名段行列,点击量直线上升。笔者见名家名段后点评不少,这里信手转几条:

  叫“29号上海风”的网友跟帖:有追求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艺高人靓。

  “云云”网友赞叹:好一个聪慧的生命强者。人残志坚……不容易,学习的榜样,愿你平安健康,艺追高远。

  一位名“李沪宁”的网友这样说:朱炼君堪称现代版的张海迪,看到她,你我的困难还算得了什么呢?

  是啊,传统文化要振兴,必然有无数困难要克服,有无数问题要应对,可是,看到朱炼君这样无怨无悔的坚守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