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家政杂谈:女老板来我家当钟点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一个女老板,居然来我家做起了钟点工。不过, 如同预料中一样,她表现得并不专业,而且来去匆匆。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末红遍荧屏的《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这部电视剧讲述了“田教授”家找保姆引发的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而我家请钟点工的那些事儿,如果写成剧本也一定颇具戏剧性。


有了“二孩”后,我家便开始请钟点工阿姨:帮衬老人带“小宝”,傍晚接“大宝”放学,再做些清洁工作、烧晚饭等。


本以为请钟点工是件很容易的事,“我出工资,你来干活”。没想到,事情远没想象的那么简单。不到半年时间,我家已经换了三个钟点工,最长的干了三个月,最短的才两天。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恰恰是那个只做了两天的第三任钟点工。


一个突然告假 一个突然请辞


第一任钟点工,是个安徽阿姨,姓张,性格大大咧咧。第一天约定下午上门服务,她竟称“上家做得晚了,没来得及吃午饭”,见着餐桌上放的苹果,伸手便向母亲要来吃。那时正值盛夏,一天下午,“小宝”睡午觉了,家里也没其他事可做,她竟也躺在沙发上睡起了午觉……


见她人本分,干活也还差强人意。为了免去换阿姨的麻烦,我们也没提出辞退。可做了两个月,张阿姨突然告假:体检发现身体有恙需手术,“等我做完手术恢复好,再回来做吧!”


“手术恢复,起码一个月。别说一个月,就是一天也不行啊。”没法子,我们只得另请他人。


好在母亲在小区里结缘广泛,抱着“小宝”散步时说起家里急需钟点工,一位邻居家用的钟点工碰巧有“档期”,也正符合我们需要的时间段。于是,一拍即合就用上了。


这个阿姨姓许,也是个安徽阿姨。值得庆幸的是,比起上一任,许阿姨勤快、能干多了。在我家,几乎不用母亲交待,她总能自己找到活干,扫地吸尘、打扫房间、清理卫生间,样样干得干净利落。甚至窗帘、沙发套,她见有些脏了,也主动拆下来清洗。母亲对她甚是满意。见她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母亲时常请她停下歇歇或是喝口水,许阿姨却总是笑笑回答:“我不累,习惯了!”


“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许阿姨,做了三个月,有一天提出“不能再干下去了”,原因是“女儿生了孩子,要带自家外孙去”。我们不好阻止,只得应允。


只坚持了两天的“老板阿姨”


为了尽快找到钟点工,我马上又在几家中介登记了信息。几天后,一家中介打来电话,说是有位不错的上海阿姨,愿意到我家来服务。“请过好几个钟点工,很少碰到上海阿姨!”感觉中彩似的,我当即答应了面试。


约定的时间,来到中介。只见一位50岁出头的中年妇女,与办公桌边的一位中介工作人员面对面而坐。她留着中分齐耳短发,体态丰腴,素色T恤加七分裤的打扮并不十分特别。但在一众等候面试的钟点工中,独独她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正当我和家人以为她是中介工作人员、准备上前询问时,她却先开了口:“吾就是要面试的阿姨!”一口上海话标准而利落。


简单沟通后,我们得到的关于她的基本信息是:姓李,已退休,“一个人闷了屋里厢也无聊,出来做点事体,解解厌气!”“吾有退休工资的,出来做事体,纯粹是解厌气……”她反复强调着应聘钟点工的“初衷”;而当面对我们略有迟疑的目光时,她也反复承诺:“你们放心,吾可以做的,吾一定会做好的!”


由于急需钟点工,也觉得并无其他不妥,于是我们便和李阿姨约定试工一星期。


第二天,李阿姨比约定时间提早了20多分钟到了我们家——在我们看来,守时是一个合格的钟点工必须具备的素质。


随后,母亲便交待了需要完成的家务,清理厨房、打扫客厅、接“大宝”放学……李阿姨一一应承了下来。但真正干起活来的表现,却让母亲感到有点意外:“她就拿着抹布在灶台上轻轻抹了几下,没用洗洁精,好像也没怎么出力;打扫客厅时,也只是象征性地扫了几扫帚……倒是电话挺忙的,只不过她都在电话里回答对方‘我在忙’。”第一天傍晚我一回家,母亲便对我絮叨起来。


母亲还告诉我,在和李阿姨断断续续的闲谈中她才知道,原来,李阿姨早年就已离婚,并从一家单位辞职,做起了水果生意。而这次之所以会应聘当钟点工,是因为她从南方高价进了一批水果,结果却因滞销而白白损失十多万元。又恰逢她租借的店铺面临动迁……


母亲与我絮絮叨叨,我却将信将疑。正当此时,手机微信显示了李阿姨“请求添加我为朋友”的信息。出于联系方便,我接受了她的请求。“上海阿姨果然新潮。”一种好奇感,驱使着我翻看了她的朋友圈——李阿姨在朋友圈中分享了许多有关她生意和生活的信息。除了做生意,她还是一个颇讲生活品质的上海女人,空闲时会和女友一起去喝茶、做美容。无意中的发现,让我相信了母亲所说的一切。


“她来当钟点工,我们要她打扫这、打扫那,要她干各种家务,她能适应吗?”母亲的疑虑,让我也难以回答。


然而,次日,母亲的担忧就得到了印证。李阿姨接“大宝”放学后一起乘公交车回家。结果,汽车到站,她还坐在位子里在与朋友微信聊天。情急之下的“大宝”一边喊着“李阿姨,下车了”,一边自己和同学下了车。可李阿姨竟仍未觉察到……


李阿姨赶到家,满是歉意。母亲倒没责怪她,而是开诚布公地和她聊了起来:“原来,你是老板;现在,请你当钟点工,倒让我们不适应了,都不好意思请你干这干那。”


“不瞒你说,第一天上门,打扫卫生时,我自己也在心里问自己,‘我这是在干啥’?”打开了话匣的李阿姨有些激动,“原本,这些天,我的朋友要请我去南方散心,回来再干老本行的。我是想自己年纪大了,做生意太累,不如找个活干干,有退休工资,再加打工挣的,一个月五六千元也可以了。”“我做水果零售,也做批发,在朋友圈里,人家都叫我老板娘的。我是千万不能让我的朋友知道我在做钟点工的……”


想了片刻,李阿姨最终做出了决定:“还是让我回去做老本行吧!”就这样,这位“女老板”结束了在我家两天的钟点工生活。


家政行业的漫漫长路


对李阿姨的匆匆“离职”,我们倒也觉得释然。也许在她和我们眼里,在更多人眼里,钟点工这份工作,远没有做生意或是其他工作来得体面。然而,比起其他行业,家政行业却又是许多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和“李阿姨们”的尴尬?也许,“家政服务业=低端行业”、“家政服务员=保姆”的形象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社会印象?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化,家政人员的职业化,也许才是解决之道。当然,到时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价值也将会被重新估值。


现在,我家开始找第四任钟点工了。不知道,还会遇上怎样的“奇葩”故事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海观察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海观察网站浏览更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