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兴旺,真是因为90后不自律吗?(附各种高效技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本文5900字,阅读需要12分钟,如没有足够时间,可以直接滑动到第5节有各种技巧的介绍和使用感受,第3节有时间管理达人的日程分析,可以借鉴。



1.

 

前不久听一位我最欣赏的最接地气的人际关系导师的直播,竟然听到他激情演说:“现在时间管理课程这么兴旺,完全是因为90后不自律。如果在十年前,我们那个年代,这些做时间管理的都得饿死。我们80后那一代人懂得自律,不需要时间管理。”

 

当时听得我真的很震惊。那段时间,我刚开始研究时间管理的内容,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做,时间真真正正是不够用。这已经不是书多只能用“汗牛充栋”来形容的时代,也不是一个社会发展慢得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了。

 

这一个多月我一直在思考这位导师的看法,同时,我也在学习时间管理的课程,听了好几位这个行业导师的看法,感觉时间管理不仅仅是自律的问题,而且确实还有些操作上的技巧可以提高人们的效率。后面会分享这些技巧,因为这个时代上进的人们,对这项技能的需求真的很大。

 

曾经有一位公众号作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说自己每天只工作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就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来该作者只是随口说说这话,没想到读者们连她的文章也不看了,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询问她时间管理的技巧。最终,她把她的经验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出来,结果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远远超过她普通文章的阅读量。

 

现代人对于节约时间的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2.

 

说到自律,现代社会竞争这么强烈,有任何一点成就的人必然是十分自律的。

 

很多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人,也会研究时间管理。因为时间管理的核心不是自律,而是高效工作,高效能这个词,包含着从高中生一直到职场精英都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高中的时候,大家都拼了命的学习,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结果一位嚣张的男生就放言道:“我们不比花多少时间学习,就比学习效率!”也就是单位时间有多高效率的收益。

 

一般来说,学习时间多而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是被鄙视的,虽然这些同学也很自律。但是那些经常被看到在玩的学生,成绩却不错,于是就成为被仰慕的对象。这是20年前孩子心中最原始的时间管理雏形吧!

 

 

3.A女士的日常

 

我关注过一位时间管理导师的日程。之所以一开始就说到她,是因为她号称是最会时间管理的某某达人,而且她分享过她一天的日程清单。

 

我们都见过王健林一天的日程,大家对此有各种评价,或者说时间很紧凑,首富比你勤奋;或者说有钱人的工作可能是在吃饭、打高尔夫,其实没你想的那么辛苦。不过无论如何,他的生活状态和我们差的太远,而且只有一日的行程,不是行程模板,所以没什么可借鉴性。

 

我这里说的这位时间管理导师,姑且称之为A女士吧,她又工作又写作又开课还要陪孩子,对我们生活的借鉴可能大一些,所以先学习一下。

 

我再三拜读A女士的一日时间表,惊讶的发现,竟然没有化妆、美容、家务和跟配偶交流的时间。我当然知道她家里有钟点工之类的人帮忙处理家务,但是钟点工能做好80%的事就已经很很很不错了,最后的事情自己还是需要花时间来收拾。至于化妆,画一个精致的包括眼妆的妆容需要多少时间,想必一般职场女性都知道,二三十分钟总得要的吧!当然,化妆的时间可以称之为碎片时间,可以同时听付费课程学习。但是长期不留出跟配偶交流的时间,我有点无法想象。

 

我感觉时间真的不可能精确到如此的框框里,生活中肯定有各种各样的杂事会浪费时间。


整个时间表里,没有弹性的时间,没有和亲朋聚会的时间,这个方面,我觉得长期实施很有困难。

 

A女士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描述,她和老公从深圳到香港去吃美食,在等过关的时候,两人聊了一会天,然后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老公在学习付费课程,她则在在行回答问题,过了关,她的问题也回答完了,之后在港铁上,又从资料库中提取了一部早就想看的电影,一路坐车的时候看完了几部。

 

这种状态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而且连失眠的时间都不可以有,否则的话,整个节奏就会打乱,心里会因为完成不了计划进度而产生负罪感。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能说一句“臣妾做不到啊!”

 

不久前,又看到A女士在朋友圈里晒出了她的计划表单,说是为一周订立的计划,但是一天就完成了80%。表单里不少条类目后面都写上了“done”字样。但是表单的类目写的很简单,我看不到到底那个类目有多少的工作量。例如写一篇文章,1500字可以,2500字可以,5000字也可以。

 

当然,这一行为,更说明单位时间里的效率重要。

 

我不对A女士进行评价,但是我觉得她的这些行为,对普通人来说没什么可操作性。

 

A女士说,她长期坚持如此的生活,别人问她累不累,她答说进入状态就会感觉很好,而且觉得每天精神满满。普通人都觉得这种说法不可思议,但是我对这一点倒是有些体会。

 

 

4.

 

记得我读高三那年,学习累到极限,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不知道当时是不是累到麻木,当别人询问我感受的时候,我竟然觉得还好。


我读大三的时候,报了高强度的课程,当时也是累的不行。整个暑假每天学习,唯一的娱乐就是每晚看两集特别喜欢的电视剧。当时也不觉得苦不觉得累,每天信心满满,跟打了鸡血一样。

 

但是这种状态,后来因为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很难持续。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外界需要有足够的正向反馈,方能长时间坚持下去。

 

我高一那年暑假,全国有一次大规模的抗洪抢险活动。当时我们老师教育我们,要用抗洪精神去迎战高考。可是战士们抗洪抢险,不过一两个月而已,最后都累的直接睡在泥泊中。抗洪结束之后,想必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修整。而我们,那可是长达2年的持久战啊!当时我对这话很不感冒。

 

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第一的唐家三少年入过亿,他每天码字8000,这个并不稀奇,能做到的人很多,稀奇的是他持续这样的状态12年,我就觉得非常佩服了。

 

如果真能进入状态,就如同汽车在高速上飞速行驶,没有阻力,那样自然就是最好的。如果达不到最高层次的水准,每天强迫自己如此进行,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还会引发强迫症等心理疾病,那就很糟糕了。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承受能力,而无法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小技巧,可能可以通过它们循序渐进的进入状态,最起码可以帮我们管理好日程,节省出一些时间来,我们在学习时间管理上的付出就不白费。

 

 

5.方法集锦

 

1

 

最常见的番茄学习法,25分钟一个周期,中途休息5分钟,一般4个周期2个小时作为一个工作时间段,然后可以休息半小时。

 

有的人晚上学习、工作、写作,进入状态之后一次性可以持续3个小时以上,根本不受25分钟这种限制。而25分钟的闹钟,反而会打断注意力的集中。

 

因此番茄学习法的时间设置可以根据自身来制定,而不需要严格按照它的来。番茄学习法其实是一个入门概念,目的是为了让人进入专注的状态,摒弃一切杂念,最终立足点还是专注。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生理病和心理是有关系的。当一个人特别专注的时候,本来身体的一些感官感觉也会消失。

 

例如我有一段时间坐椅子时间过长,骨头很痛,深夜也很容易饿了想吃东西想喝水。但是专注之后,竟然不痛了,不饿了,不渴了。什么都想不起来,就专注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这种状态感觉非常好。

 

所谓专注,可能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身体内的血液全部集中在脑部,其他地方已经完全无暇顾及了,时间过的极快极快。如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这段时间人其实是很幸福的。

 

2

 

利用手机app这些工具软件来帮助节省时间。

 

常见的软件有番茄钟,就是一个计时器,时长可自己调节,上面介绍过了。

 

Atimelogger是个很有意思的软件。里面有很多图标,你要做什么事的时候,把代表你所做的事情(例如工作、学习、娱乐、家务、睡觉等等)的按钮按一下,就开始自动计时,可以计次,最后总时间可以叠加,最终你就可以得知你的时间都用到哪里去了,可以用这个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做一些调整和激励。

 

有道云笔记之类的软件,遇到事情都记录在笔记上。因为人脑的作用是CPU,不是硬盘,如果老是要记录一些事情计划,会使人感到很焦虑,而且无法专注正在进行的事情,就会使效率降低。事情计划一旦记录,就忘却之,然后专心自己当下的工作。

 

苹果开发了一些时间管理软件,价格非常昂贵,但是特别节约时间。软件里的日程和记录可以自动上传到云盘,跟自己的PCipad连线,也可以跟团队的人共享。例如订了飞机票,他的助理就可以立即订,不需要再交流确认,同时,只要在手机上处理了什么事情,软件会自动记载,到时提醒,让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不用为琐事分神。关于这些软件,时间管理导师叶武滨有专门的介绍,这里不多做描述了。

 

有些写作者的手机记录水平也很高,可以为所有人借鉴。想到灵感或者找到素材,就记录在各种好用的app上,随时随地记录。这样使用的时候就不用再多花时间去寻找思考了。

 

我知道有一位写作课导师,她的逻辑性非常强,她口述一篇文章,让app语音记录,之后直接转换成文字,她再修改排版,一篇文章30分钟就可以搞定。效率真是高到极点!

 

3

 

时间管理讲究清早吃青蛙。

 

所谓“青蛙”,就是艰难的事情。一清早就做一件或者几件最难做的事情,做完之后人整天都神清气爽,没有心理压力,效率也会高很多。而且,上午人精力最好,用来做艰难的事情,也是将最好的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符合时间价值最大化。

 

和清早吃青蛙相反的是拖延症,总想晚一点准备好一点再做某事,最后事情一直做不了,心里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自责,整个工作都感觉没有效率了。

 

而拖延症的成因要从心理分析来研究。人之所以要拖延,是因为潜意识里有自我保护机制。它在担心这件事情开始之后会做不好,做完之后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得到负面反馈,这样会极大的打击自己的自信,甚至带来其他不好的结果,因此会拖延。

 

要想解决拖延症,就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甚至哄骗一下自己的潜意识。例如做一会正经事,休息一会。虽然长远看来这样是很没效率的,但是在一开始,还是需要使用这种方式来进入状态。

 

,这是因为只有清晨四五点起床,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清静的时间。一般人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家人吵,所以只有清晨有安静的时间了。

 

但是还是有一些人认为要适合自己的生物钟,例如一些自由职业者,一些主要以写作作为工作的人,他们可能需要晚间工作晚起床才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但是时间管理达人一般都不推崇这样的方法,因为如果晚上工作强度大会导致兴奋度过高,然后就会失眠,第二天起不来,进入恶性循环。

 

我最近读到一篇报道,前一阵极受瞩目的作家严歌苓,因为失眠长期吃安眠药,以至于不适合生育,这可能是作家这一职业的人晚上需要高度兴奋工作而难以避免的恶果。只是,写作这种事,对环境和心理状态的要求比一般工作要高很多,很多人只能晚上进行,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4

 

四象限法则。

 

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第二象限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第三象限是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第四象限是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第四象限的事情,不用去做,不用因为它是琐事一会就能做好反而先去做,尽力拖着吧,最后就不需要做了。

 

对于第三象限的事情,例如同事找你帮忙影响你的正常工作,例如家务活,例如你并不擅长的非专业领域的工作(以后也不需要用到),解决方法是妥善拒绝同事,请钟点工做家务,项目外包给专业人士。

 

第三和第四象限的事情你做的再多,不会对你的能力提升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你觉得自己整天都在忙忙忙,但是却没有一点进步。网上很多文章说你每天都忙的要死,最后一生还碌碌无为,就是说这个的。

 

第一象限的事情是必须得做的,只需要提高效率,不用多说。

 

决定一个人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第二象限。必须将时间花在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上。这类事情因为不紧急,一直拖一直拖,拖到最后做不成,该提升的技能无法提升,该花费时间的感情维系没有花费时间,最终都会造成后悔和遗憾。

 

其他三个方面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因此,差距就在于第二象限。这个确实需要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5

 

将事件分类,处理同样机械化的事情做一个模板,一次只处理一类的事情,这样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就好像流水线上的机器都只做一个工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效率。

 

在工作中,不要混乱,中途尽量不让人打断,而且不要用手机。因为每看一次手机,再回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思维需要一个调节过程,这对于专注工作和学习是极大的影响和浪费。


效率管理达人全部有分门别类的习惯。例如看到想看的电影电视小说美文,当时是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去看的,放在专门的类目中,一旦需要休闲娱乐的时候,立即找出来看。以避免有了娱乐时间,不知道想看什么,到处晃悠找剧,结果时间都浪费了。

 

例如做公众号的人,看到好的文章,放入收藏夹里,而不是立即放下手中事情来看,而到了集中需要学习的时候一次性阅读,思维更清晰,效果更好。

 

碎片时间的利用一般都是用来听音频课程了。我看到一个例子,一位白领每天利用上下班开车的时候听得到专栏。一年下来,得到后台记录的总时长达到800多个小时,非常可观。虽然有人认为开车时候专心学习很容易出车祸,但是你可以在坐地铁、健身运动、等待、做家务的时候听。

 

整块时间做碎片的工作也是大忌。

 

6

 

关于人为什么会晚睡,为什么会熬夜,为什么躺在床上还要刷朋友圈读鸡汤,导致第二天起不来床,我听到最好的答案是:因为一个人度过了无效的一天,他因此缺乏结束一天的勇气。

 

听了这话,我简直觉得茅塞顿开。为什么晚上要读点鸡汤呢,为什么鸡汤文公号都在晚上发布呢?这个就是解释。因为我们需要点东西安抚我们内疚自责无法安放的脆弱小心灵。

 

有时候,我们一天效率很高,做了很多事情,使我们自己很满意,晚上入睡的时候就会很安心,不惦记着任何未完成的事情,不会失眠,第二天起来心情也很好。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青蛙”一定要早点吃,越早吃痛苦程度越小。

 

我遇到的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某人因为对单位新的考核条件压力过大,迟迟不敢对新任务进行具体工作,整整痛苦了一年,耽误了一年,一年时间虽然没做什么事,但是心里沉重的包袱让他一直无法安心。人最累的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精神和情绪上的累。此人最后损失了金钱,在项目到期前,不得不硬着头皮做,最后发现也没那么难,最终后悔不迭,自责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动手。

 

这个例子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是却不是最可怕的。我们有些人,因为恐惧某些事物,迟迟不敢动手,一年复一年,最后环境变化,条件变化,自己曾经的野心也被磨损,最终一辈子一事无成,只能哀叹岁月不饶人。我们哪个人一生没有遇到过几件这样的事情呢?只是时间太过久远,事情已经淡化到我们自己都无法感知的地步。

 

6.


基本的方法论就以上这几条,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花钱去上培训课程,他们最重要的作用是告诉你这些技巧的细节,训练你,帮你将各种技巧使用纯属并且养成习惯。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看明白了方法论就可以施行,那么恭喜你,你的时间会快速节省下来,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进行各种能力提高或者享受生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